〈愛情研究所〉不捨得離開,那就是愛!
自由時報 文/曾維瑜
在瑜伽的練習裡,你離開一個姿勢的方式,所能告訴你的,遠比你進入一個姿勢的方式,要多太多了。老師這樣告訴我們。
你怎麼離開一個姿勢?是迫不及待、如釋重負、樂不可支?還是依依不捨,流連忘返、萬般回味?是「呼,終於可以離開了,真是夠了,我再也受不了了」?還是「嗯,這個伸展真是太棒了,我的頭頂連接著藍藍的天空,我的腳底緊貼著厚實的大地,我的呼吸和我的心境一樣穩定而平和」?
如果在停留的過程,你必須艱苦地忍耐著,你甚至沒有辦法維持規律且徹底的呼吸;如果你的汗水不是因為身體的燃燒、而是因為焦躁和不安而滴下;如果那時你心裡想的,都是什麼時候才可以離開這個該死姿勢,那麼,你不曾真正地停留、你不曾真正地練習,你和這個姿勢之間,不曾產生任何關係。
觀察一下,當你要離開這個地方、這個公司、這個工作、這個人的時候,無論是今天說再見明天會再碰面,或是恆久、再也不會回首的永別,當你必須離開的時候,無論是你的決定或者身不由己,當你,真的要離開的時候,那一刻,你的心裡,在想什麼?你的感受,是什麼?
如果你不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,你可能會直到人生的終點才恍然驚悟:我竟然被所有我不想要的東西包圍了一輩子!而生命中的這些離開與回歸,便是一種貼心的檢視與試煉。
你可以停留得很久的,你可以很安適自在的,一離開你就想趕快回歸的,離開時你就不能停止思念的,說了再見,就想趕快再次見面的,那,就是你要的,就是你愛的。
就這麼簡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