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

四夫人

(文/真光淨土)
 
人終其一生,幾乎都是在為這身體忙碌,雖然百般照顧、讓其享受,但當有所失調時,還是會很有耐心的忍受其苦痛,沒有怨言;當人有時在感受不好時,也會不在乎口德的好壞,去遷怒別人,這也是因它而起。雖然如此的付出,但當人在最後終了時,想要求多活一天,都不可能?可見得,色身是靠不住的!

人生就像蠟燭一樣,當你點燃時,不管擺在哪裡,終有燒盡的時候;換言之,為自己、為他人,都是一樣在過。但為自己容易養成慳貪,開始雖有甜,苦卻在後;為他人容易養成喜捨,開始雖有苦,甘卻在後!

可知,雖然世間一切終歸敗壞,但生命的好壞是可選擇的,只在於如何用心,因此善念的培養是很重要的;否則,依然會在人我是非中打轉,而煩惱不斷!

網路摘錄:四夫人

古代的社會,達官貴人,富商巨賈,幾乎家裡都有三妻四妾。
話說有一位大富翁,家財萬貫,並有妻妾四人。
第一個夫人,年老色衰,平時最不得富翁的注意;二夫人雖然不再年輕,但還稍具姿色,偶爾也受富翁的眷顧;三夫人聰明能幹,擅長理家,很受富翁倚重;四夫人年輕貌美,平時最受富翁寵愛,吃好穿好,百般照顧。

有一天富翁得了重病即將死去,他驚覺一旦死去,黃泉路上寂寞,希望平時最愛的四夫人陪著一起死。
富翁表明心意後,四夫人一聽,大驚失色,說:「雖然平時受你百般寵愛,但死了有何恩愛可言呢?我還不想死,你就找三夫人吧!」
富翁看到四夫人不願意,只好改找三夫人。
三夫人聞言,說:「我還年輕,你死了,我還可以改嫁。」
三夫人也不肯同死,富翁只得再找二夫人,二夫人聽了富翁要求緩緩說道:「這個家平時都是我在打理,怎麼能陪你去死呢?不過看在夫妻一場的份上,你死了以後,我會送你到山頭。」
眼看自己平時深愛的三位夫人,都不願意陪著他死,富翁心想,平時對大夫人那麼冷淡,她一定也不肯陪我同死,不過還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。那裡知道,大夫人得知富翁即將死去的消息,即刻說:「女人嫁雞隨雞,陪你一同去死,這是應該的。」

這個故事寓意深遠,此中所說的四位夫人,分別代表著:
一、「四夫人」指我們的「身體」。
我們平時對自己的身體百般照顧,吃好的、穿好的還要化妝、保養等,然而一旦無常到來,身體不會跟著我們同去。
二、「三夫人」指我們的「財富」。
儘管我們擁有萬貫家財,一旦死去,一文錢也帶不走一切都是別人的,就如同三夫人還會改嫁一樣。
三、「二夫人」指我們的「親友」。
平時感情再好的親友,一旦面臨死別,頂多也只是送我們到山頭,之後就各自過生活了。
四、「大夫人」指我們的「心識」。
所謂「萬般帶不去,唯有業隨身」,平時我們造了什麼業,都會在八識田中留下種子生生世世跟隨我們流轉,就如同「大夫人」心甘情願的陪著一起去死。

這個故事說明,人生在世,鍾愛的不一定是永遠的,不愛的反而是自己的。

所以人要有遠見,要看得到未來,因為生命是三世的,我們要為自己的今生、來世,培養各種福德因緣,如此生命才會愈來愈美好。

世界是由山川溪谷土地所成,卉木叢林因之而生,大地沒有分別,所生之草木卻有差別;人是由五蘊所成,也是沒有差別,但所做的善惡卻有差別!

時常聽到「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」說明發心的重要性;換言之,今天的一切感受,都是有因才有果,所以想有好的結果,就必須先種善因,才能收成!

因此,人不必去在意他人的惡,因為自作自受,何必因此苦惱,應多調心,讓自己能與善法相應,才是努力之道!

世間的一切終歸磨滅,但自然法則,是不變的,人應該相信真理,才能讓心安住,因為懂得隨緣接受,煩惱自然不生;懂得行善,才能生出福慧,乃至解脫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